新春伊始,古都南京传出一大新闻:南京一家公司以千余元月薪招聘擦鞋匠,以致在200名应聘者中,竟有52位是大学生。更为令人称奇的是,这52位大学生落聘者高达40人,连一名在读的研究生也名落孙山。
笔者仔细研读了这篇不短的新闻报道,将这一事例归纳为“三个不该”!
不该如此“实现自我价值”。虽说如今三百六十行,行行能出状元。但这次招聘擦鞋匠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,无疑在于那千余元月薪的巨大诱惑力!愚认为,大学生这样去实现自我价值,显然是不足取也是不应该的。
不该与下岗职工争岗位。尽管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,但无论如何不会像下岗职工再就业那么艰难。况且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,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。作为一名具有高等学历,掌握一门甚至几门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,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比“擦皮鞋”更为理想、更为切合实际的工作。
不该为“人才高消费”推波助澜。就国内分布而言,大中城市、沿海地区虽较集中,显得多些,但广大的小城市、农村及内地尤其是许多边远地区还十分匮乏甚至还有不少的空白,这就使得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难免出现“人才高浪费”的人才资源的浪费现象。愚者管见,从长远的观点和全局的利益计,我们与其褒扬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当擦鞋匠的所谓“择业新观念”,还不如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,积极引导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内地、到农村、到边远地区、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施展才华,多作贡献,如何?!